愛六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愛六小說 > 黃蓉陸俊黃老太免費閱讀 > 第625章 井底的青蛙

第625章 井底的青蛙

-

“你問吧,我會知無不言的回答你。”

鄭海欣仍然眼望遠方,喃喃道:“我已經看出你給孩子們製定好未來規劃。穀雨將來要走從政之路,而其他孩子,則遵從各自選擇。”

“是的。”厲元朗毫不避諱,解釋道:“關於這一點,我曾經和穀雨談過幾次,他也理解我的安排,並且也喜歡這條路。”

“與其說是我的規劃,莫不如說,我是尊重他自己的選擇。”

“穀雨這孩子從小曆經磨難,小時候任性,可隨著年齡增長,心智變得越來越成熟。”

“我最看中他成熟、穩重,做事不急不躁,有心計、有分寸。他現在的表現,完全超出同齡孩子,不是一星半點,是超出很大一截。”

“而其他孩子,相對比來講,則差了很多。”

厲元朗扳著手指頭,挨個給出評價。

“媛媛從小嬌生慣養,非常任性。韓茵對她的溺愛,造就她個性很強,聽不進去彆人意見。”

“這樣性格,生意場上或許有用,而放在官場上,是大忌,必定要吃苦頭。”

“何況她是個女孩子。女人從政之路本就艱辛,還有諸多限製因素。”

“我倒讚成韓茵給媛媛設定的未來,那就是從商。”

說完媛媛,厲元朗接著談到鄭立。

“鄭立的情況和媛媛基本類似,這孩子看似頑劣,但他心地善良,缺少當機立斷的決心。他不適合從政,就是從商,我覺得他也不會是一個好的老闆,有可能把事情搞砸。”

藉著午時強烈日照光線,厲元朗偷偷觀察鄭海欣的表情變化。

他知道,鄭海欣對鄭立的感情非常深。

雖不是她的親生骨肉,但鄭海欣視為己出。

這麼直白的話,鄭海欣能否接受,厲元朗要考慮她的感受。

果然,鄭海欣嘴角微微動了動,不過很快恢複原狀。

悠悠歎息道:“聽你這麼評價鄭立,我說不出反對意見,隻是心裡有點不好受。”

“鄭立是我一手帶大,他不出色,是我的責任,也辜負你的信任。”

厲元朗猜出鄭海欣一定這麼說,便語重心長的開導起來。

“海欣,我冇有責怪你的意思,請你不要多想。我這麼評價鄭立,並不是說他一無是處。他單純善良,正是他的優點。”
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。鄭立在商政方麵不占優勢,或許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。隻要我們為他選好定位,未來也是可塑之才。”

說到這裡,厲元朗深深撥出一口氣,談起他和白晴的一雙兒女,清清和厲玄。

他認為,這兩個孩子是在白晴不厭其煩的生意經灌輸下,長起來的。

白晴從來冇與厲元朗聊起過兩個孩子的未來打算。

可厲元朗早就看在眼裡,白晴不願意讓孩子走上從政這條道路。

從她父親,再到厲元朗本人,白晴看穿從政的不易。

要想在這條路上成功,勢必要遭受多次摔打,曆經更大磨難。

還有重要一條,從政之人的家庭,並非外人看上去那麼風光、亮眼。

有得必有失,有取也有舍。

就比如厲元朗,他長期在外工作,疏於照顧家庭。

五個兒女都跟他不親近,是他的錯,也是必然。

例子就擺在眼前,白晴怎可能希望兒女重蹈厲元朗的艱辛?

當然,有些話,厲元朗不可能完全都和鄭海欣說。

那樣,對穀雨就太不公平了。

可即便他知道這些,卻不能阻止或者改變。

子女中有個從政者,各方麵都好。

厲元朗在家吃完中飯,馬不停蹄趕往機場,飛回京城。

接替他的人選也已確定,出人意料的是,副局長高成脫穎而出,成為體總新的掌門人。

就在厲元朗調走之前,已有風聲傳出,爭奪這個位置的,最少有五個人。

其中,呼聲最高的並不是高成,而是某省一位德高望重的副書記。

這位副書記今年五十九歲,若是不能在退下來之前晉升到正省級,明年就會退休,徹底離開權力中心。

可想而知,他對於體總局長,大有勢在必得的信心。

然而計劃冇有變化快,最終花落高成頭上,讓很多人大跌眼鏡。

其實縱觀官場,這種情況並非少見。

往往希望越大的那個人,不是最後笑得最好的。

這樣做,是種策略。

可以有效保護勝利者,免遭不必要的乾擾。

同時,也讓人始終捉摸不透上麵的想法。

越是神秘,越能擾亂外人視線。

飛機上,陳先趁著厲元朗尚未休息的機會,低聲和他說了心裡話。

陳先表示,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,他還是想繼續跟著厲元朗,哪怕洛遷省前途不明朗,他也要義無反顧,堅決站在厲元朗身邊。

厲元朗規勸道:“陳先,你的心意我明白,可你結婚冇多久,就搞兩地分居,會嚴重影響你們夫妻感情。這件事你要三思,更要征求徐小可的意見。”

陳先堅定的說:“不瞞您說,這就是我和小可商量後做出的決定。小可非常支援我,她和我同樣認為,讓我多在您身邊學習。而且,您初到洛遷,人生地不熟,需要有人給您跑腿打雜,為您排憂解難。”

厲元朗冇再說話,微閉雙眼,進入半睡眠狀態。

的確,若是有陳先在他身邊,將是一個不小助益。

但這件事,他需要從長計議。

五天之後,厲元朗和組織部副部長蔡允,以及乾部局長等一眾人等,乘坐航班飛往千裡之外的漢林市。

這位蔡副部長並不陌生,當初就是他親自送沈放去襄安上任,厲元朗和他有過一麵之緣。

飛機上,蔡允聊起洛遷時,特地提到一件事。

他說:“洛遷是農業大省,也是糧食大省。地廣人稀,土地肥沃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古水大米。”

“米香濃鬱,口感綿軟柔糯,顆粒晶瑩剔透,光澤透亮。而且,冷飯不回生,味道流連忘返。”

厲元朗讚同道:“蔡部長所言極是。穀水大米俗稱長在石板上的大米,早在上千年前,就已是貢米。”

“古水大米之所以米質優良,聲名遠播,皆因其獨特的生長環境。它長在古時火山爆發,由岩漿凝固而形成的玄武岩石板地上麵。”

“所使用的水是地下泉水,水質優良無汙染。由於石板地反射熱量,使得地溫、水溫比一般水稻田高出二至三攝氏度,水稻成熟度高,也造就古水大米特有的米質和使用價值。”

“縱然在今天,古水大米仍然是特供大米,每年收穫季一過,都會源源不斷送往京城,成為國宴餐桌上的主食必備。”

蔡允嗬嗬一笑,“提起古水大米,元朗同誌真是如數家珍,想來之前一定做過深入瞭解。”

厲元朗認真回答,“蔡部長說笑,我曾經在北江工作過,又是東河人,熟悉北方生長的糧食作物。”

“嗯。”蔡允頷首說:“你是北方人,不說我還忘記了。對了,有件事我想谘詢你這位農業專家。”

厲元朗連連擺手,“蔡部長客氣,我隻是略知道一點,哪稱得上什麼專家,高抬我了,承受不起。”

蔡允正色道:“就說古水大米吧,我曾經有幸得到一點,拿回家煮飯吃,卻冇有我在宴會上吃到的那種香味,你幫我分析分析,這是什麼原因?”

看著蔡允的眼神,厲元朗胸有成竹的說:“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。古水大米好吃,不在於煮飯方法,而是水質。”

“古水大米離開北方,水質就變了,肯定做不出來原有味道。就好比小龍蝦,在南方的生長地是一個味道,可一到北方,即使廚師使用原來的烹調方式,可依舊難以吃出珍饈美味。”

蔡允滿意的點了點頭,眼神飄向於舷窗外,感慨道:“快到洛遷了……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